中国重庆网_打造重庆最专业的企业资讯门户网站之一

红星映南腰,薪火永相传

2023-09-21 10:55:14 来源:互联网 阅读:-

7月28日至8月2日,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红砖筑南梁”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来到地处大山深处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他们穿越重重雄伟挺拔的大山,走过蜿蜒崎岖的山路,沿着先辈的步履足迹来到重庆市唯一建立省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根据地——南腰界镇。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红色历史,实践团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简称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旧址附近的居民告诉我们:“这旧址馆中,放着几床发黄的棉被和几件工农红军的衣服,这些物品是红军战士离开南腰界前,赠送给当地老百姓的礼物,从1934年6月开始驻扎至10月底离开,红军在南腰界驻扎的4个多月里,与当地老百姓相处融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啊!”

爬过一层楼梯,踏进旧址馆内,红军在此办公的景象历历浮现在我们面前,木制的一座小院,坐落于南腰界的最高处,三面处阳,另外一面养着花草树木。第一个屋子是设立为警卫班,一进房间,最中央处摆放着吃饭用的桌凳,桌子上还有红军曾使用过的茶壶和油灯,墙上挂着几块破布,似乎是曾经用来装杂物的布袋子,房间内有两张小床,是为专门负责警卫的红军设置的。值得注意的是,还挂着一件蓑衣,可以看出当时红军在天气恶劣时的侦查条件和生活条件是多么的简单简陋! 随后进入的第二间屋子则是参谋处,屋内陈设基本与警卫班一致,但不同的是此屋的墙面上挂着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形势图,在被迫长征的那段时间,红军不敢放松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外部形势,军人们用头脑来躲避敌人的追击和走出一条中国工农红军自己的道路! 夹在两个屋子中间有一个不大的空间,里面放着推磨石和水桶等杂物,是当时贺龙、关响应等人驻扎在此的“厨房”,红军门就是在这样一间简陋的屋子里煮食物喂饱自己。

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司令部旧址

走过去第三间就是通讯科,屋内设施仍然是一床一桌一茶壶一油灯,此屋连着中间的大厅,较为宽敞明亮,大厅后设有一个小屋,屋内摆放着一间床和一个柜子,柜子上还放有贺龙照片 后来当地政府又专门设了一个屋来摆放红军长征时的衣服、手枪、镰刀等等以此为纪念 南腰界当年简陋的土坝如今已被修建为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广场。广场两边对联写道:“策应长征,军民携手共建根据地;会师仗剑,星火燎原映红苏维埃。” 在这里,实践团带领镇上的孩子们在红二·六军团会师广场唱响:“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 在场的小孩子们都感觉无比骄傲自豪,纷纷开心的说道:“红军好啊红军好啊,共产党万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如今的好日子啊!”

图为实践队带领孩子们在红军会师广场唱响红歌

走进红军街,可以清楚地看见现在还有民居挂有“红三军油印办公室旧址”等标牌,墙面标语清晰可见,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实践团深入南界村各个角落,采访了一位南界村红军先烈的后代李阿姨,她讲道:“从前的酉阳县南腰界‘猫洞大田’土坝,是军民携手共建的,如今也成为了修葺一新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广场……”一幕又一幕,红三军在长征途中保卫中华的英勇事迹浮现在眼前,质朴的话语带着大家回到了那血与火的艰难岁月。 李阿姨还说道:“孩子们,你们可以去桥尽头的红军寨看看,那里保存了许多完好的红军遗迹,还有一口我们镇上最大的泉水,大家伙都在那里洗衣洗菜,泉水很凉快,到现在都一直保存的很干净,旁边还有个小亭子,当时红军还在亭子里说说话聊聊天什么的,你们可以过去看看!”

图为团队队员采访先烈后辈

队员们还来到南腰界猫洞大田,登上了在悬崖陡壁顶部当年红军第二军团和红军第六军团会师的地方。建立以南腰界为大本营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场景历历在目,队员们不禁感慨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漫漫长征路上,红军克服艰难险阻、勇于冲锋的精神,激励着青年们勇担历史使命,在矢志奋斗中绽放青春之光! 图为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塔 临行时,当地的朱阿姨对我们说:“咱政府正在致力于打造4A级景区,还会对很多旧址进行改造,你们来的恰巧不是时候啊,现在大多地方都在修路,不过你们有什么不懂的想咨询的都可以来问我!”队员纷纷表示感谢,并赞叹南腰的居民都是如此的朴实纯真!(通讯员 刘锐)


推荐阅读: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