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网_打造重庆最专业的企业资讯门户网站之一

荐读|泰康资产CEO段国圣:对A股市场不悲观,对债券市场不乐观

2020-06-18 12:09:10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已达到了百万亿级,原有资管格局发生变化。如何在中国蓬勃发展且高度竞合的资管市场中“笑傲江湖”?“养老金、高净值客户,抓住一个就很牛了。”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总经理兼CEO段国圣近日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时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image.png

段国圣,男,汉族,1961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经济学博士后,应用经济学教授。现任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投资官,兼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任的社会职务包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生导师。曾任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始董事长,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

掘金养老金蓝海,

关键是取得稳定投资回报的能力

长期资金无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还是稳定金融市场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段国圣看来,中国真正的长期资金有两块,一块是保险资金,一块是养老金。养老金发展空间巨大,拿第二支柱中的职业年金来说,全国教师、医疗、公务员队伍加起来有数千万人,年复一年形成的储备惊人。有大型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职业年金未来3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万亿元。此外,养老金第三支柱现在还刚刚起步,银保监会在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2020年要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总之,“如果一家资管机构在养老金市场拥有很大份额,那它一定能在中国资管市场拥有一席之地。”段国圣表示。

高度竞争的企业年金市场上,各类投管机构各具优势,公募有免税、净资本要求较低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券商有人脉广泛、投研丰富等资源优势,保险机构也有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不管机构类型如何,只有给客户带来长期稳定业绩,才能赢得客户信赖,长久经营下去,所以培养取得稳定投资回报的能力是第一位的。而由于目前年金管理往往是短期的战术配置,自下而上的品种能力和时机的选择能力更为重要。

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

新规为保险资管放开重要机会领域

段国圣表示,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给了业界很大鼓舞。首先,允许面向合格个人投资者发行产品,也就是放开了中国资管市场未来三大重要机会领域中,唯一之前未放开的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使得保险资管可以同其他资管机构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

其次,明确了产品的定位和形式。保险资管产品是私募产品,债权计划、股权计划和组合类产品都是合法形式。

再次,除了保险资管机构自行直销,还可以请其他机构代销。此外,还提供了质押融资窗口,用注册制简化了发行流程等。

“我们还在讨论三个配套细则,希望有些地方放得更宽一点。目前总则已经放开了,细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放开,比一次性放开出现问题再弥补效果要好。”段国圣表示。

随着新规出台,保险资管机构拉齐了和其他资管机构的起跑线,中国资管市场愈发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在段国圣看来,激烈的竞争无可畏惧,甚至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资管市场足够大。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第二大保险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但是资管规模跟整个经济体量不相适应,未来还有巨大发展空间。”他分析道,虽然资管机构多,但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而且,当前放开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是增量业务,“蛋糕”本身也变大了。

更重要的是,只有竞争才能提高水平,闭门造车只会令能力退化,就像人工喂养的狮子放到大自然中无法生存。“竞争过程中会关心其他机构在做什么,看到别人有所长,自己也会去研究锻炼,能力就这样得到了提升。”他说。

权益配置迎来好时机?

取决于是否发生全球性大萧条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影响实体经济运行,引发国内外资本市场动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利率走势和债市前景如何?跌跌不止的股市迎来了“抄底”好时机?

要想回答以上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这次疫情是一次性的冲击,还是会导致长期的经济大萧条?”段国圣提出。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他也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这次疫情是百年来对人类最大的一次威胁,上一次公共卫生方面的最大威胁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但当时的世界工业化、全球化程度很低,人的流动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没今天这么频繁,所以疫情在今天传染性更强。”他直言。

基于疫情发生以来,每天花7、8个小时听3、4个报告,看无数研究文献所掌握的信息,按照对目前已知信息的逻辑判断,段国圣认为,未来大概率不会出现大萧条。但他同时表示,自己也在不断观察和修正观点,也许过两天就会改变自己当下的观点。

目前判断不会出现全球性大萧条,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第一,疫情最终可控,同时由于检测技术发达,感染者会被较快发现,不会造成疫情反复。在此,他的观点基于对发达国家情况的判断,目前中国、韩国的疫情已逐渐稳定,需密切关注美国、欧洲、日本的情况。第二,疫情对生产要素的破坏有限,造成的死亡人数不影响全球劳动力数量,也不会像自然灾害一样损毁厂房等资本,更不会破坏技术。第三,各国央行的反应非常迅速,比如美国迅速采取了量化宽松、政府购买等政策,精准救助受疫情影响的人群和企业,而且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调整,美国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剔除了很多坏账,得到了修正。

他表示,如果假定一年后疫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出现全球性大萧条,那么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影响优质股票明年的估值,一些股票,比如港股的白马股,比如银行股保险股确实被低估了,当下的确迎来买入的好机会;同时,债券市场的低利率不可能维持长久,因为利率是由储蓄、投资、货币供给等多因素决定的,甚至疫情过后可能会出现需求拉动或成本推动的通胀。

但如果真的出现全球性大萧条,出口会受到影响进而抑制国内经济,利率也可能持续下跌,再加上公司营收受损、被追求流动性的投资者抛售,股价可能难以回升,此时权益投资反而不如固收。

“总之一切还是基于对疫情、对经济周期的判断,目前看来今年四季度国内经济有望企稳复苏,因此我对A股市场不悲观,对债券市场不乐观。”段国圣说。

image.png

推荐阅读:移动硬盘的作用